top of page

集大成的科幻鉅作《銀翼殺手2049》

*本文會深入探討劇情,介意的人可以先去看粉專上的無雷心得

我必須先說,我並不是《銀翼殺手》的粉絲,我想這很有可能是因為我只看過一次,畢竟我認識喜歡這部電影的人大部分都是看到第二次才喜歡或愛上它的。即使如此,我還是能從其他電影清楚感受到本片的影響力與其所蘊含的莫名詩意(和一直下雨的濕意),所以就結論來說我對《銀翼殺手2049》的期待大概就是中等偏上(其中導演加分了不少),結果是超出我期望的滿意。

我並不能說這部電影很具有開創性,裡面有很多元素和想法是過去的科幻片已經使用過的,像是《雲端情人》中的AI伴侶與《攔截記憶碼》(我沒看過阿諾演的原版)的記憶植入,不過本片厲害的地方就在於它能夠將這些老技倆玩出新把戲。片中的AI情人Joi比起《雲端情人》中的Samantha多了AR技術,除了聽得見,還能看得見,在《雲端情人》中提出的性愛代理人概念也在AR技術的加持後升級為更加目眩神迷的一幕。植入記憶的想法也說不上新奇,只是劇本在這邊選擇了反向操作,將原本被講到爛的「你認為的真實其實是虛假」改成「你認為的虛假其實是真實」,雖然對男主角K而言劇本在後面又反轉了一次,但還是展現出了舊瓶裝新酒的巧思。

當然這部電影最吸引我的還是整個世界的呈現,不誇張地說,就是那種在氛圍上能把我吸進銀幕、身歷其境的感覺,我看的還不是IMAX。雖然要說的話開場部分就是在第一集的基礎上,利用已經進步的技術打造更加宏偉壯觀,不過相較於第一集從頭到尾的陰雨朦朧(我必須承認我在看的時候有因為畫面太暗,中間暫停小睡一會),續集在轉換到其他主場景的時候都會有很明顯的色調變化,考慮到164分鐘的片長,這麼做是很有必要的。至於畫面美不美......差不多就是每年例行提醒大家去跟奧斯卡抗議Roger Deakins還沒得獎,我還有什麼能說的呢?

比較會讓一些觀眾反感的地方是,電影的走向和收尾方式並不如預告片和海報宣傳所預示的那樣會有一場複製人與人類的大戰或是打倒邪惡財團大魔王的老套展開,會讓大部分想看動作爆破大場面的所謂主流觀眾覺得自己在浪費時間和金錢。還有就是哈里遜福特其實是到電影演超過一半才出場,而且有一半左右的出場時間是在扮演等待救援的公主角色(一開始有點不習慣,過一陣子就覺得滿新奇的XD),預告片會讓人感覺他會是戲分很多的輔助角色。不過說真的也不可能不在預告片裡放哈里遜福特,他又不是像原力覺醒的馬克漢彌爾一樣只出場幾秒鐘。

至於最後被很多人形容為工具人展開的結局,我覺得可以不用講這麼尖酸。工具人至少是人,對K這個從有自己意識以來就一直是工具的存在來說,能證明自己是有人性的人已經足夠了。K最後的選擇就是要讓一個看到自己過去回憶會落淚的女兒與為了保護小孩而刻意斷絕所有往來的父親能見上一面,因為他認為這是正確的、人性的選擇。最後K倒在台階上伸手接飄落雪花的一幕,與他第一次認為自己是人類時伸手接雨滴是相互呼應的。即使並非生而為人,他的所作所為與人性和人類的相比,就如同雪花和雨滴一般,本質上是相同的。

*是說電影都滿喜歡用故意淋雨來作為一個角色確認自己存在或自由的動作,是因為這是與外界非氣體物值達到表面積接觸CP值最高的行為嗎?

我想電影後段想傳達的,用一句話總結就是:「重點不是你是什麼人,而是你做了什麼。」巧的是,這句台詞曾在《蝙蝠俠:開戰時刻》出現過,而克里斯多夫諾蘭在開拍前就是給全體劇組看了一遍《銀翼殺手》以後說:「我們就是要這樣拍蝙蝠俠。」這.....該說是善的循環嗎XDD

《銀翼殺手2049》在開創性上或許難成為影響後世經典,但執行上的一絲不苟還是很值得未來的人效法,絕對是部扎扎實實的科幻鉅作。

評分:★★★★(如果有人忘記的話,這是滿分)

當然我想看完以後也是會有很多人跟我一樣想大喊:

Featured Posts
請稍後再來
文章發佈後將於此處顯示。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尚無標記。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 2015/12/10 created by Young Lin.

  • Facebook App Icon
  • Twitter App Icon
  • Google+ App Ic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