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雖千萬人吾往矣《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

今天要介紹的是一部我個人非常推薦的歷史電影,當中夾雜著歷史的洪流與史實的再現,是我非常欣賞的一部佳作。

先來介紹個劇情大綱,二戰期間,德軍史陶芬伯格上校在非洲突尼西亞遭到盟軍空襲,嚴重受傷,回到納粹德國時僅存一目一臂。 史陶芬伯格認為希特勒敗象漸露,已無法領導德國,於是他加入抵抗運動,協助修訂「華爾奇麗雅計劃」於希特勒死亡時接管德國政權。這計劃獲得希特勒的批准後,便利用此計畫作為反納粹政變的掩飾。 1944年7月,史陶芬伯格準備了裝有炸彈的公事包,前往參加在狼穴召開的作戰會議,炸彈就放在希特勒的身側,一聲巨響,史陶芬伯格認為已經達成刺殺元首的使命,正當史陶芬伯格要奪取兵權時,希特勒卻在電話中「現聲」,最終整場政變以失敗告終。

再來看看電影與史實的異同。首先,刺殺希特勒行動曾經高達42次,但皆以失敗告終。以下列出一些較為有趣和重要的刺殺行動:

1. 一名刺客欲用鮮花上的毒液噴到希特勒臉上。

2. 刺客計劃把一支裝有炸藥的鋼筆交給他,但卻躲了過去。

3. 一名22歲的基督教男子欲開槍行刺未果。

4. 木匠以50公斤的炸藥放在演講台上行刺未果。

5. 特瑞斯科上校以白蘭地掩飾塑膠炸藥放置於機上,卻未引爆。(片頭部分)

6. 馮葛斯多夫自殺式炸彈攻擊未果。

7. 史陶芬伯格欲從狼窩引爆炸彈,再進行政變。(本片內容)

8. 阿爾伯特·施佩爾欲施放毒氣卻臨時作罷。

再來是男主角的相似程度,真心覺得以前的那位上校真的帥啊!

除了主角以外,其他大部分的人物也蠻相似的。

好,要準備進入正題了!

德國飛官史陶芬柏格上校,一個原是效忠於希特勒納粹主義的高級軍官,開始發現希特勒大量屠殺,以鞏固其政權時,因而對服從長官命令與效忠國家感到困惑。進而再良知與效忠國家(希特勒)從中做出選擇,最終決定詆毀先前效忠於希特勒的誓言,開始組成機密小組,以「華爾奇麗雅」作為秘密行動代號,密謀刺殺希特勒,拯救德國以及全世界。由歷史可得而知,最終華爾奇麗雅以失敗坐收,但是他們的聲音已傳達:「不是所有的德國人都是都支持希特勒,仍有德國人反對戰爭。」

至於片中的華爾奇麗雅計畫,其華爾奇麗雅計畫原是以防德國發生動亂,利用後備軍在國內暴動時進行鎮壓,接管城市治安的部署,藉以鞏固希特勒的地位;而史陶芬堡將其改為希特勒死亡後,利用後備軍成立管理納粹動亂及元首死亡後的臨時政府,所以對於史陶芬堡及其他反對希特勒者,華爾奇麗雅這項計畫,可做為刺殺希特勒後,控制軍權而後宣告停戰,與盟國求和。華爾奇麗雅~Valkyrie,原即是北歐神話之女武神,Valkyrie其意為選擇死者的人,每當人間發生戰爭時即被派遣至人間,選擇戰死沙場的真正勇士,將他們的靈魂帶回神界,準備與諸神為敵的巨人決戰。所以對於日耳曼民族,死亡並不可怕,因為真正的勇者將會被指引與諸神為伍。對於反對希特勒的陣營,華爾奇麗雅計畫不正是代表他們,真正的勇者嗎?

反對派的聲音~讓世界知道並非德國人支持希特勒

明知成功的機率很小,仍要有行動─華爾奇麗雅計畫失敗後,參與者遭逮捕,史陶芬堡再面臨槍決時,其副官為其擋下第一波子彈,先行慷慨赴義,但從書上得知其實無法確定是否為史陶芬堡擋下子彈的人為其副官海夫藤。但電影選擇了海夫藤,由其副官的行為,告訴著世人其對史陶芬堡的認同肯定,也可因海夫藤暗示軍中已有人不再是盲從希特勒的指示,軍職較低者,都已開始重新衡量心中良知和上位指示的天平。影片後段魏茲萊本元帥面臨審判時,亦說出了一句話:「你可以將我們交付劊子手。三個月之內,飽受折磨的憤怒民眾將會把你從街道的糞堆中拖出來,活活撕裂」。

總結~ 良知? 指示? 法律?

主審法官發表了下面一段司 ​​法史上的經典名言:“東德的法律要你殺人,可是你明明知道這些唾棄暴政而逃亡的人是無辜的,明知他無辜而殺他,就是有罪。這個世界在法律之外,還有'良知'這個東西。當法律和良知衝突的時候,良知是最高的行為準則,不是法律。尊重生命,是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原則;你應該早在決定做圍牆衛兵之前就 ​​知道,即使東德國家法也不能抵觸那最高的良知原則。”

正是基於這類沉痛的歷史教訓,西點軍校才把“拒絕服從不正當命令”納入了其道德哲學必修課。也就是說,當命令與良知發生衝突時,身為軍人的西點畢業生們理應選擇的是後者。然而,更應該就這個問題進行討論的是軍人和警察們。因為在一個極權社會下,這樣的選擇顯得尤為嚴峻,而且從未中斷過。他們的藉口無非是“我在執行命令”。然而,歷史上多起的判例已證明,當法律乃至命令和良知衝突的時候,良知是最高的行為準則。命令和法律並不能為其犯罪開脫罪責。  

西點軍校為什麼把“拒絕服從不正當命令”納入道德哲學必修課呢?其實歷史早已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後世知道史陶芬堡上校及參與華爾奇麗雅計畫的軍官們,不是他們背叛自己的祖國,而是歌頌他們的事蹟,當眾人泯著自己的良知盲從納粹的命令時,他們選擇了良知站出來抵抗。

Featured Posts
請稍後再來
文章發佈後將於此處顯示。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尚無標記。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 2015/12/10 created by Young Lin.

  • Facebook App Icon
  • Twitter App Icon
  • Google+ App Ic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