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政治是齣對立雙方共演的大戲 《北風》

因為在粉專貼文需要花的時間比在網誌發文花的時間少很多(發在網誌上的文我的自我要求會高一點),所以我最近幾個月都沒有在碰網誌了,不過最近難得看了這部電影有很多值得討論的地方就順勢回歸一下。

*本文會深入探討劇情

《北風》由90年代南韓代號「黑金星」的特工假借商人身分滲透北韓的真實事件改編。前半段與進場前預期的差不多,是部寫實、在執行上也一絲不苟的諜報片。主角與北韓處長之間不斷相互試探,由無數次虛晃一招、聲東擊西組成的攻防戰持續為本片的緊張氣氛加溫,主角在沉穩軍人與市儈商人角色間的一秒轉換則給觀眾添加了幾分趣味。以諜報片來說,娛樂性已經算是做好做滿了。

不過真正令人驚豔的其實是在後半段,幾個劇情的轉折讓觀眾驚覺全片重點從頭到尾都是南北韓間緊張又緊密的政治關係。滲透瓦解北韓高層從頭到尾都不是重點,其實就跟北韓需要與南韓對立來鞏固政權、宣揚國威一樣,南韓的執政黨同樣需要北韓的存在來操弄選舉的風向。所謂政治,不過就是雙方的既得利益者連袂演出的一場對立大戲。

在這部分一眾角色與組織的矛盾諷刺之處更是被披露無遺:本應是與共產獨裁的北韓對立的南韓政府,卻為了維持政權私通北韓操縱選情,直接踐踏了民主;本來是為了國防安全而存在的安企部,為了保住自己的飯碗跑去盛情邀約北韓射飛彈到南韓國土;整天把黨和共和國的安全掛在嘴邊,唾棄資本主義的北韓國安部科長收錢收得比誰都熟練,連南韓議員請北韓射飛彈的「聘金」也先拿了10%回扣;全北韓唯一一個接觸過資本主義、知道怎麼賺外匯的處長,卻是最為國為民著想的高官。一連串的比對下來,諜報界的爾虞我詐與政治界的口是心非相比真的是小巫見大巫。

就劇本內容而論,《北風》已經有了一定的深度,不過對我來說,在此之上畫龍點睛的則是兩處需要聽出門道的音樂。第一處是主角前往金正日宅邸的時候,一眾將士嚴正以待,肅殺氣氛逐漸堆疊,此時背景響起的音樂一聽之下竟是《鬼店》開場的配樂。雖然我當下第一個反應是笑出來,但仔細一想,以與世隔絕、瀰漫著詭譎氣息這兩點來看,金正日的宅邸與Overlook Hotel或許還真有那麼幾分相似;而且後來金正日伴隨著西施狗登場的時候,我的笑聲感覺不過是提早發難。

第二處則是在主角竊聽南北韓高官密謀的那一幕,議員們敲定了操控選舉的方針後留下主角的直屬長官(韓國趙樹海)進行更深入的討論。此時長官走向唱片機,針一下,舒伯特的《魔王》響徹屋內,也干擾了主角的竊聽。到了這一幕,觀眾已經相當清楚魔王並不是,或者該說並不只是普世認定的金正日,而是兩韓所有的既得利益者。然而,導演在這一幕並沒有選擇手握核武的北韓高官或玩弄民主的南韓政客,而是讓一位曾經對上層的方針質疑、對上司的命令困惑的安企部室長奏響《魔王》。或許導演是想說,真正讓世局變得無可挽回的大魔王是知悉了內幕後選擇妥協的每一個人;之後陷入同樣處境的主角,做了相反的選擇扭轉局勢,感覺也再次印證了英雄與反派之間不過是一念之差。

另外本片在宣傳時的一大噱頭就是,應該是考量到政治敏感性的問題,設定在北京和一些北韓的場景都是來台灣拍攝的。在這邊我不得不佩服劇組能在視覺上將台灣的街道打造得跟中國的街道那麼相似,店家的招牌都有記得換成簡體字,街上也有人力車到處跑,乍看之下還真的不會覺得是在台灣拍的。美中不足的是,只要路人臨演一開口,會講中文的都能從口音聽出破綻,不過這部是韓國電影,對主要客群來說應該沒有太大的影響。

《北風》的執行與背後涵義都做得毫不馬虎,雖然結局有點落入典型韓式催淚窠臼有些可惜,但整體來說還是近期最傑出的諜報片與政治片,我甚至覺得裡面有些政治操作可能可以拿來與兩岸對應比較。

評分:★★★☆

Featured Posts
請稍後再來
文章發佈後將於此處顯示。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尚無標記。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 2015/12/10 created by Young Lin.

  • Facebook App Icon
  • Twitter App Icon
  • Google+ App Ic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