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無名小卒,貴在無名《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在百忙之中寫了這篇,還記得一開始會注意到這部電影的時候,是因為和高中同學去看敦克爾克,結果經過一個人形看板看到這部電影的宣傳,還嘲笑說這光看片名就知道是一部驚悚動作劇情緊湊的史詩大片,結果進到電影院看到這部片的廣告時,我和我同學都笑了,還真的是= =

在看完這部電影後,我必須說我們的電影產業真的落後南韓太久了,一個國家願意正視自己的歷史,甚至是如此直白了當地述說(雖然當中的政權是政變篡位上來的),但對於這種不堪回首,而且政府曾經不停遮掩的事件,願意讓這樣的電影開拍實在是令人敬畏,這樣想想搞不好有一天世越號的故事也會翻拍上大螢幕。

先來講講片名,一開始這片名實在是平庸到讓人不會去特別注意他,而且看了一下香港的翻譯《逆權司機》,在看完預告後覺得香港翻的應該比較好,但在看完整部片後就改觀了,台灣這樣的翻譯更是完全切中整部片的核心敘述觀: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接著以下有雷------------------------------------------

整部片透過一個計程車司機的小人物觀點去著墨,而這樣以小窺大、見微知灼的敘述方式在電影界中屢見不鮮,但這部令人驚豔之處並非小人物,而是一個生活在大都市中很勢利眼的百姓,相信著政府所做的一切以及冀望著平凡安穩的幸福,在最後看見現實而轉變成一個見義勇為的義士,當然那其中的掙扎以及一開始對於此類抗議活動反感的舉動,非常寫實的呈現過去甚至到當代依舊可看見的情景:人們的冷漠以及自私。這兩項元素一直貫穿這部電影,也是整部電影最為精采之處,主角因為有著這兩種態度,有時看了令人厭惡和討厭,但說真的,反倒有幾分親切感,這不正是現今社會許許多多人對於社會運動的反應嗎?

至於另一位重要角色,湯瑪斯柯瑞琪所飾演的德國記者,一開始看到海報上寫說他演過《復仇者聯盟2》,我還真完全想不出他演了哪個角色,看到他之前演的劇照時,我還在想這哪位啊@@

先不論他之前有多跑龍套,至少在這部電影他是唯一金髮碧眼的傢伙,嚴格來說存在感有提升不少,但在這部片中還是只能說演技平庸,或許這樣講有電尖酸刻薄,那應該只能說是主角太搶戲了,主角的感情與心態轉變拿捏得很好,完全成了電影最為精采之處。

電影中也不斷善用對比來呈現整部片的張力,首爾之於光州、熱情之於冷漠、愛護自己的車子之於用車擋子彈、自私之於犧牲…這些總總刻畫入微,不斷讓主角與光州人們有血有肉的呈現出來。

而整部最為重頭戲的不外乎是政府開槍射殺民眾的那一剎那,相信當下很多人心情都揪成一塊,我也不例外,但想想那幾幕鎮壓百姓的片段真的很像1989年某座城門前所發生的情景,雖然沒有親眼看過,但透過以前課本上的總總史料,更能理解為何對岸會將本片禁播了,如果把角色換成中國人,地點換一下,坦克開出來,那就恭喜對岸再度快速山寨了一部電影,而且這絕對是史詩鉅片,我一定進場支持觀看這種山寨大片XDD

電影的最後,主角並未將其名字留下,我想這必然是當時主角擔心他幫這記者離開後會被秋後算帳,但也點出這樣一個「無名小卒」的觀點襯托出整部電影的核心價值觀: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也或多或少也隱喻著每個人都有機會去為民主化改革盡一份心力,無須有革命烈士般的情操或是聖人般的智慧、天才的頭腦,一個無名小卒只要內心的態度轉變,推動社會進步的機會就更大了,這也正是本片中平凡而不凡,讓觀眾能得以親近的原因之一。畢竟,主角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總而言之,回過頭來看看這部《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這部片,不得不佩服南韓的電影產業已經遠遠超越我們太多,當他們已經想盡辦法融入好萊烏的大眾娛樂元素時,我們的賀歲片依舊主打著台灣小眾市場;當他們已經開始檢討歷史,我們還在拍攝過去百姓底層的艱苦、毅力與樂天知命的小確幸。當然我們近幾年也有許多電影轉向司法、環境保護、同性戀婚姻等等的社會議題進行拍攝,電影的批判性思維雖有雛型,但與南韓相比,我們仍有一大段路要走,不過我還是保持著樂觀的看法,在這幾年南韓影業的崛起必然帶給台灣影業更多的刺激與火花,我相信無論是228、美麗島或是其他更多背後的民主歷史,翻案文章的電影也將會越來越多!

評分:★★★☆

Featured Posts
請稍後再來
文章發佈後將於此處顯示。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尚無標記。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 2015/12/10 created by Young Lin.

  • Facebook App Icon
  • Twitter App Icon
  • Google+ App Ic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