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可謂先知,但絕非聖賢《史蒂夫賈伯斯》

這麼說可能會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但《史帝夫賈伯斯》這部傳記電影應該是這幾年我心目中最精采刺激的電影了。會這麼說,主要是因為我第一次看是在期末的某一天,早上六點睡、九點醒、下午三點看電影,結果非但沒睡,還從頭亢奮到尾。之後這一年多來,我又重看了三次,即使我都已經快要能夠背出每一句台詞了,都還是被劇本的犀利對白與角色間劍拔弩張的氣氛深深吸引。

在看這部電影之前,首先要知道,這並不是一部歌功頌德的偉人傳記。我相信對賈伯斯的崇拜者來說這部電影簡直是把賈伯斯黑的體無完膚,賈伯斯本人要是還在世的話對這部電影的態度只有可能比祖克伯對《社群網戰》還要差(題外話:其實我看完社群網戰以後還滿挺祖克伯的)。

編劇Aaron Sorkin說過他想寫的並不是一個從搖籃到墳墓的劇本,而是挑出這個人最指標性的時刻。1984年的麥金塔發表會是賈伯斯重大挫敗的序曲,1988年的NeXT發表會是悄悄醞釀的復仇計畫,1998年的iMac發表會則是他的成功歸來,這三個時間點賈伯斯與他身邊重要人物之間的互動即構成了這部電影。而同樣的角色在不同的時間與賈伯斯爭論的話題通常相去不遠(進一步凸顯了他的固執),尤其是Steve Wozniak不斷要求賈伯斯公開肯定Apple 2的團隊與質疑賈伯斯的實績,順便點出了賈伯斯不是工程師也不是設計師,而是擔任一個類似樂團指揮與電影導演的角色(即使這部電影本身儼然是由編劇寫的對白所帶動的)。

對我這個基本上不用蘋果商品,對賈伯斯的了解也不多的人來說,整部電影想說的就是:賈伯斯其人,可謂先知,但絕非聖賢。

他相當有眼光、遠見,他相信電腦是「給腦袋使用的腳踏車」,人手一台就能將人類帶進新的境界。他知道人想要的是人性化的商品,不會被過去或現有的技術框架住,對John Sculley帶領的蘋果極力推廣的觸控筆嗤之以鼻,直接指出「拿著一支筆就沒辦法用其他五枝了」。

他懂得謀劃算計,會拉攏媒體將輿論風向帶向自己這邊。同時也是個過度偏執、自我感覺良好的理性魔人。為了追求自己心目中的完美,對手下處處施壓,把身邊的人通通得罪早已被他當作構成自身的常數。因為他將電腦視為藝術品,所以很堅持自己的產品必須是使用者拆不開的封閉系統,畢竟哪有畫家會允許觀賞者在自己的畫作上隨意塗鴉的?事實上這部份我甚至覺得可以解釋為賈伯斯將自己視為上帝,而凡人是不得隨意更改干涉上帝的造物。

在他眼中,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試圖反對他作法的人也從未能夠以理將他駁倒,所以他永遠是對的。但這也不盡然代表他不懂人情世故,他只是認為這些衝突在創造未來和改變世界的偉大目標前都是微不足道的。後段Steve Wozniak與他鬧翻時,就很直接地說「你的產品比你的人好」,結果他也毫不猶豫地回「這就是重點」,讓Wozniak只能無奈地感嘆「這兩件事明明就不是二元對立」。

他還有嚴重的情感障礙,明明就是以女兒命名的LISA電腦還硬要凹是Local Integrated System Architecture的簡寫,之後被問原因他自己也說不出個所以然。被長大的女兒質問為何當年死不認親,他最後也只能說"I'm poorly made."(翻成中文感覺翻不出這句的意境就直接上原文了),短短一句話卻代表著他對觀眾前兩小時所見一切與自己人生的沉痛懺悔。

接下來要再度強調我之所以會用刺激來形容這部電影的原因,劇本。並不是指劇情上有什麼驚人的轉折,而是指對白的質與量完全達到了令人喘不過氣的程度。其中為數不少的爭辯橋段,言詞交鋒的犀利度比起編劇前作《社群網戰》猶有過之。有幾場爭論還穿插著回顧畫面,緊湊的效果宛如興奮劑,讓人不願意閉一刻眼(再次重申,我第一次看的那天只睡了三小時)。幾句畫龍點睛的台詞效果如何在前段也已經提及,當年奧斯卡沒入圍劇本獎真的是天大的笑話。

當然一部傳記電影的飾演主角的演員絕對是關鍵,而即使這不是我心目中他最好的一次演出,麥克法斯賓達也再一次交出了精采的成績。不過我不會說「我在銀幕上沒看到法斯賓達,只看到了賈伯斯」這種話,可能是我對年輕的賈伯斯幾乎沒有認識,可能是我太熟識麥克法斯賓達的外表,當然也有可能是兩個人真的就長得不像,一直到第三段我才覺得演員跟現實中的人物有像到。但這並無法抹煞他在電影中所營造出的角色形象令人信服。

總結來說,即使是對蘋果和賈伯斯一無所知的人我也是很推薦這部電影(甚至該說尤其推薦),對於想要鉅細靡遺,清楚了解賈伯斯生平所有故事的人可能就沒那麼推薦(不過說真的,想知道這些去google一下就可以了)。或許有些場景與對話在現實中是沒有發生的,但就像我修過的一堂中國歷史課的教授提到沙丘密謀的例子一樣,如果真有這麼一場密謀,李斯和趙高又怎麼可能留下證據讓司馬遷寫進史記呢?這一定只是司馬遷根據史實和歷史人物的性格所杜撰的一種可能性。但也沒什麼人去批評司馬遷在鬼扯蛋,因為這個推論是合理的。史書都如此了,更遑論講究戲劇效果的電影。我也相信現實中賈伯斯與女兒的關係沒有電影描述的那麼緊張,只是電影的結尾也因為先前的鋪陳加倍凸顯了感人的元素,也讓我從此對iPod的印象多了一絲溫暖。

不過感動歸感動,我惡搞的觸手還是伸向了這句台詞......

Featured Posts
請稍後再來
文章發佈後將於此處顯示。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尚無標記。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