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後果前因《記憶拼圖》

相信有在看電影的人對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名字並不會陌生,畢竟就我所知他是現在少數幾位搬出名頭在台灣就有票房號召力的導演。他最知名的地方在於他相當喜歡打破觀眾對一般電影的認知,這在他十幾年前的成名作《記憶拼圖》最為明顯。

《記憶拼圖》講的是患有短期失憶症的男主角Leonard追查殺妻兇手的故事。劇情除了追兇過程,有更多時間是在描述主角的失憶症狀。因為短期失憶的毛病,主角可能前一秒發現線索,下一秒就忘記,或是對前一秒才剛結束的對話完全沒有印象,所以他只能依靠筆記與立可拍的相片(那時候科技沒那麼進步)來提醒自己,有些重要的線索甚至就直接刺青在身上。搭配上本片獨特的敘事架構,這些元素也有了更有趣的發揮。

前面也提到敘事架構相當獨特,這部電影最出名的地方就是完全打亂了順敘法的架構,達到的效果就是:整部電影給了觀眾一個短期失憶的體驗。但這也不像一般的倒敘法一樣先看結尾再從頭開始講起。如果說時間順序是123456789,這部電影在排列上就是918273645(其中1234以黑白呈現,避免混淆),因此觀眾其實有一大半的時間是跟主角一樣在未知前因的情況下看到了後果,也只能被迫跟著主角從手上的線索推測當下的狀況。

錯亂的時序除了能讓人更能代入主角的症狀外,還有另一個很大的影響。因為一開場就讓你看到結果了,所以重點一直都是過程。而且與一般偵探推理片有很大的不同,重點不是由線索推導出真相的過程,而是線索是如何獲得的。這也是本片最令人玩味之處,雖然按照主角自己的說法,記憶並不可靠,可能記錯形狀或顏色,就連要定人罪的時候看的也不是證人供詞,而是實物證據。但在電影不斷回推的同時,觀眾也越來越意識到,記錄下來的線索與記憶同樣不可靠,是可以被人操弄的,片中也不只一次出現主角的症狀被人利用,進而誤導的狀況。

當然這部電影並不完美,在看完以後,認真去將整部電影重新回想一遍就會發現,故事本身會引人深思的部分其實就只有結局而已。只不過在看的過程中注意力幾乎都被極度考驗記憶力的敘事手法牽制住才沒察覺,要是剪成順敘架構的話(像是台灣這邊賣的DVD),這部電影真的會有點無聊。意識到這點以後,我必須承認這部電影真的是依靠手法將題材做到了最大發揮,但這同時也代表故事本身並沒有看上去的那麼豐富飽滿。

《記憶拼圖》真的是一部相當具有開創性的作品,絕對是非線性敘事的絕佳教材,在電影史上也有一定的意義。整部電影就像是看著一位30歲的年輕導演對著全世界吶喊「電影也是可以這樣拍的!」,雖然多多少少會感覺到炫技成份在裡面,但這只是他第二部電影,好像也是難免的。不過即使手法堪稱點石成金,其內容和內涵與真正的傑作相比還是有點落差,這也是為什麼它在我心目中並不是很多人認為的「神作」。

評分:★★★☆

Featured Posts
請稍後再來
文章發佈後將於此處顯示。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尚無標記。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 2015/12/10 created by Young Lin.

  • Facebook App Icon
  • Twitter App Icon
  • Google+ App Ico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