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活力依舊,犀利不再《玩命再劫》

在我心目中,艾德格萊特是當今好萊塢最會為電影注入能量的導演,其功力更勝蓋瑞奇和馬修范恩(是說這三位都是英國人)。他拍的血腥冰淇淋三部曲中的《終棘警探》是我最愛的動作喜劇之一,我在看《蟻人》的時候甚至很難避免自己去用「如果按照原訂計畫由艾德格萊特來拍的話會不會比較好」的眼光來審視。有這樣的背景,我自然是對他的新作抱有高度期待。

《玩命再劫》的故事很簡單,熱愛音樂、開車技術屌炸天的男主角Baby一直以來身不由己,只能擔任協助罪犯逃離現場的車手,在他終於能金盆洗手,和養父與女友平靜度日的時候,過去的犯罪夥伴們又找上了他。看上去是很老梗的故事,也確實是很老梗的故事,所以一開始我的關注點就在於導演要如何使這個故事變得有趣,當然也很期待他能像過去一樣在常見的套路上神來一筆。

這部電影最大的優點,想當然耳就是導演艾德格萊特。這毫無疑問是今年我看過最精雕細琢的電影,每一幕畫面的流動和導演招牌的俐落剪接都賦予了電影極大的活力,動作場面的編排也是行雲流水。不過這部電影最神的是配樂的使用,導演在拍攝的時候就已經刻意讓畫面上的一切配合他所選擇的歌曲,讓整部電影宛如動作音樂劇,像是有一場槍戰就是一聲槍響配一個重拍。

此外音樂的使用還提供了觀眾一個代入男主角的管道。設定上Baby平常隨時都會聽到耳鳴的噪音,為了蓋過那個噪音,他幾乎無時無刻都在用耳機聽音樂,本身也會隨音樂行動。在一些他拿下耳機的場景中,環境音甚至會變成耳鳴的噪音,我覺得這些應該都可以算是導演用來在聽覺上將觀眾與男主角同步的手法,相當有趣,也不會讓音樂顯得突兀。

至於本片最大的缺點......是編劇艾德格萊特。之前的血腥冰淇淋三部曲都是看似老套的故事,但裡面都有一些有趣的顛覆,《玩命再劫》的故事就真的只是老套。當然我一直對老套不是特別感冒,但最重要的是與前作滿滿的幽默情節與聰明對白相比,這部在質量與數量上都輸了一大截。結果就是電影仍然活力十足,但卻遠沒有導演過去的作品驚人與犀利。

==============================以下有雷==============================

當然這也可以代表艾德格萊特本來就是想拍一部有他的風格的老套電影,這樣也不是不行。只不過我對劇本還有一個很大的意見,那就是看到後面我真的是越來越討厭Baby這個從頭到尾都被描述為「心地善良,但身不由己」的男主角。在這邊就來討論一下他在第三段的行為。在他決定與犯罪集團徹底斷絕關係後,他被迫一起幹最後一票。結果在他同夥搶完以後他就開始搞破壞,最後害死了幾名同夥。到這邊為止,都還可以當做他不願再與罪犯為伍,並想藉此機會剷除這些犯罪者。但這之後他想與女友遠走高飛卻走投無路的時候,他就直接找上了過去一直控制著他的老闆Doc,並拿出他害死的同夥搶到的東西來要求交易。到這邊如果還要用之前的理由解釋的話,Baby就真的是個徹頭徹尾的偽善者;如果不用這個理由的話,之前的行為就是單純的黑吃黑(當然也有一點自保的成份在)。艾德格萊特過去的電影並不是沒有性格討人厭的男主角,甚至應該說還不少,像是《歪小子史考特》的劈腿渣男和《世芥末日》的自我中心神經病。只是它們都是用比較詼諧的角度去調侃主角,沒有跟這部一樣每隔五分鐘就來提醒我「主角其實心地善良」。

接下來更扯的是,犯罪計畫被Baby徹底破壞的Doc竟然在看到Baby與其女友看似真心相愛後被打動,然後就決定幫助他們。這轉折真的是太......瑪莎了。

其實如果電影的前半段是把Doc和Baby的關係描繪得像《星際異攻隊》的勇度與星爵那樣,兩人對對方有很深刻的認識與了解,行為上也明顯因為其中一方的影響而具有共通性的話,這個轉折就完全不會顯得突兀了。但極力想證明Baby心地善良的劇本又一直營造出Baby出淤泥而不染的形象,讓我只能對Doc的態度轉變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以上有雷==============================

這部電影主要告訴了我兩件事:好的導演可以增加一個平凡無奇劇本的可看度還有好導演能為劇本做的提升有限。雖然一開始導演獨具風格的手法能夠吸引觀眾的目光,也能令人讚嘆驚呼,但過了一個小時左右,我的注意力就開始慢慢聚焦在老套劇本的乏善可陳與角色並不是很討喜這些問題,不禁讓我在想如果片長少個十幾二十分鐘,整個觀影過程還是能說得上享受。只能說明明處處都能看到導演的用心之處,他卻完全被自己寫的劇本扯住後腿,真的很可惜。就爛大街的商業片的標準來看,《玩命再劫》的水準還是滿高的,可能只是因為導演是艾德格萊特,我才會用比較嚴格的眼光來看它。

評分:★★☆

Featured Posts
請稍後再來
文章發佈後將於此處顯示。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尚無標記。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 2015/12/10 created by Young Lin.

  • Facebook App Icon
  • Twitter App Icon
  • Google+ App Icon
bottom of page